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智慧存在于:自然朴素观、生态伦理观、生态发展观等,即“天人合一、敬畏生命、取用有节”等方面。首先,是先将油菜种好,其次是等待丰收油茶籽后,然后就开始梨田,然而犁田插秧的同时放入小鱼苗。为此,就省下了除虫、锄草、施肥等预防措施,只因稻田的鱼儿都把这些活都给干完了。所以,鱼美味、稻谷香的自然生态也就是来源于此,综合以上,显然这就是生态的发展观,有因必有果,循环渐进,这也就符合了生态的顺应性。
侗族人民的村寨则以鼓楼为中心,当然,还包括风雨桥、花桥、栏杆式的居住方式等。这些都是将自然美与人文景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,恰好符合了“知行合一”的人文精神,更进一步地说:“这都是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认识,同时在一定程度上,还能避免了自然的灾害”这就可从中看出当地苗、侗族纯朴的居住习惯,苗族和侗族的民风和乡民的热情都是各有不同的。